舞龙的传说,传承让铜梁龙舞闻名!

作者:广东神挚 发布时间:2022-05-17 10:32:48| 浏览次数:

“你有信心吗?”铜梁玄天湖畔,一位头戴鸭舌帽的精神焕发的老人大声说话。

“是的!” 9名年轻的舞龙者大声回应。

然后,老者迎着寒风跳起龙珠,与龙嬉戏。在他的带领下,巨龙时而翻滚,时而呼啸而出,气势逼人。老人名叫黄廷琰,今年78岁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。

舞龙的传说,传承让铜梁龙舞闻名!(图1)舞龙的传说,传承让铜梁龙舞闻名!(图2)

老人说从小时候提着提着龙灯到处跑,到如今带着舞龙队参加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、60周年、70周年庆典和2008年等国内重大活动北京奥运会。在出国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,黄庭琰与龙武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在他的坚持之下,曾经的“街头杂耍”不仅步入风华殿堂,还成为了当地的文化符号,使得当地的文化更好的发展。

老人曾说:“传承舞龙是我一生最大的爱好”

黄庭琰出生于铜梁安居古镇。在安居,节日期间,镇上会敲锣打鼓,举行舞龙表演。

“那时,只要锣鼓一响,我就精神抖擞,追着舞龙队,满大街跑。”小时候看热闹的场景,给黄廷琰留下了美好的回忆。

14岁那年,黄廷琰加入铜梁川剧团,成为该团最年轻的演员。从武生到团长,黄廷琰为以后的另一职业打下了基础。

1988年9月,首届国际旅游年舞龙大会在北京召开,铜梁川剧团代表四川省。黄庭琰主动请来瑛担任舞龙总监,负责50米长的毛骨悚然龙的编舞和训练。

当时,当地民间舞龙只有几个简单的套路,如“曲子瓜”、“鸡渣步”。黄庭琰决定创新舞龙套路。他加入了故事情节,以舞蹈的形式进行了编排,设计了《龙出宫》、《龙快游》、《大慧宫》等20多种新的表演形式。铜梁舞龙独树一帜,一举夺冠。

在黄廷琰的悉心钻研和巧妙安排下,铜梁舞龙从民间杂耍跳入艺术殿堂。

1993年,铜梁川剧团改制,黄廷琰下岗自谋出路。但是,他还是放不下舞龙,时不时地参加舞龙相关的活动。

直到1999年有一项特别的任务找到了黄廷琰,让黄廷琰担任新中国成立50周年舞龙广场总编舞。舞龙方阵限定为长60米、宽50米的长方形。表演时间为8分6秒。

舞龙的传说,传承让铜梁龙舞闻名!(图3)

“一条大龙的长度是50米,加上龙珠,一共是52米。拉伸之后,只剩下4米的距离,一共有九条龙!”黄庭琰回忆,经过7个多月前后修改了58次,舞龙队的演出终于定稿。

演出当天,舞龙方阵现身。三排重鼓,九头巨龙,掀翻江河,怒吼而去。路过城门前,三排九龙一排,雄伟壮观。

这一表演使铜梁舞龙闻名于世。 1999年,国家体育总局公布铜梁舞龙队为“国家舞龙队”; 2006年1月,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龙灯艺术节开展时在铜梁市、安居古城、玄天湖、七彩梦园举行。 当地吸引了大量游客游玩和消费。

在黄廷琰等老艺人的推动下,铜梁区从2005年开始向中小学发放当地的舞龙、龙文化教材。如今,全区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舞龙队。

铜梁龙文化的繁荣,带动了铜梁文化产业的发展。铜梁区委、区政府印发龙灯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方案,建设龙灯村(基地)8个,支持发展龙灯生产和文化创意企业20余家,通过“公司+农户”发展龙灯的商业模式。 120余种系列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十数个国家;至少200多名熟练的扎龙技师活跃在各地,1500多人参与舞龙活动,每年组织1000场商业演出。很多时候……集色彩、教学、研发、展览、产品为一体的“一站式”文化产业正在铜梁成长。

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2019年铜梁龙灯艺术节共吸引游客400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.2亿元。三年来,铜梁龙文化产业实现收入超过100亿元,新增就业岗位1万多个,帮助200多户脱贫。

“只要我能动,我就传龙舞”

舞龙的传说,传承让铜梁龙舞闻名!(图4)

40多年来,由黄廷琰编舞或表演的舞龙作品9次获得星光金奖、“山花奖”等国家级奖项。2008年3月舞龙的传说,黄庭琰被评为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铜梁舞龙)代表性传承人;2009年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工作者。

“近年来,我国多个省市的舞龙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对铜梁龙构成了挑战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突破,尤其是竞技龙。”尽管获奖无数,黄廷琰对舞龙的研究并未停止。

“铜梁龙体现了可靠、忍耐、坚韧、包容的精神。有幸成为舞龙的传承人。希望有生之年能多做点事情。”黄庭琰说道。